阅读历史 |

第254章 (吴越)割据两浙(上)(2 / 3)

加入书签

时候,周宝就想着能够试一下看看这些地方山的刺史愿不愿意帮他平叛,虽然它上面那句话说的很霸气,但是实际上他还是没有底气的。但是这句话却让钱鏐抓住了机会,不久就带着大军号称要为周宝夺回润州,干掉敢于造反的违法乱纪分子,举着这样的大旗,钱鏐第一个蹦出来了,但是其他的刺史此时还在观望,这就是眼界和能力的差别,呵呵。

钱鏐派遣他的杭州八都(后来改为十三都,但是性质和组织形式没变。)中的三都静江都成及等人进攻润州,当然这一次还是以水军为主,毕竟当时杭州能够打败刘汉宏一个优势就是水军的优势,但是也能看出来钱鏐的水军还是很强大的,所以这一次还是水军。第一战在常州附近打响了,润州的水军和成及等人的水军相遇,这一战成及大胜,俘获润州水军战船八百余艘,这一战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润州城内的军队救援不及,而在常州境内的润州兵有限,但是这张打着打着就变味了,慢慢的润州兵不是成及等人的目标了,他们的目标变成了常州,随后在常州地界上打着打着就不想走了,不久干脆直接进攻常州,常州刺史丁从实一看情况不对,于是急忙赶紧跑了,把周宝老先生留在了常州,随后周宝被成及等人抓获。钱鏐听说逮住周宝了,很激动,于是下令成及等人将周宝送回来。周宝到杭州的时候,钱鏐出城迎接周宝,表现的十分的诚恳很真诚,当人也有人说这纯属是钱鏐伪装的,就是赚个名声罢了。而最大的疑点,就是两个月后的一天,周宝竟然死了,在这里也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说周宝是病死的,而此时七十四岁的周宝的确是有可能是病死的,而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周宝是被钱鏐杀死的,这一种说法也很有市场,呵呵。我觉得吧,周宝病死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毕竟这么大的年纪了,而且遭遇了兵变,先是被刘浩赶到了常州,不久又被钱鏐拉到了杭州,一路颠簸、担惊受怕的确可能得病,再一个理由,那时候钱鏐的兼并活动才刚刚开始,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这时候周宝要是活着,他更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毕竟周宝才是这块地盘的最高统治者,要是说在钱鏐统一了六州之后,干掉了周宝,这完全有可能,但是钱鏐才刚刚开始,前景也不是很明朗,要是说这个时候干掉了周宝,只要是脑瓜正常,一般都不会做出这个决定。不久钱鏐派大军进攻润州,这一次钱鏐的杭州兵经过较长时间的休整,战斗力强悍,润州兵根本不是对手,刘浩逃走,薛朗被抓住。等到薛朗被拉到了杭州,钱鏐杀死了薛朗,将薛朗的心挖出来,祭奠周宝。说实话周宝和钱鏐的关系还算是不错的,周宝很看好钱鏐。拿下了润州,钱鏐并不想闲着,他的目标是整个浙东,下一步就是距离常州和润州最近的苏州,也是一个富庶的地方。这一次钱鏐派他的弟弟钱銶带兵进攻苏州,当时的苏州已经到了六合镇谒使徐约的手中,我们上面说在这里的是张雄,其实就在不久前,周宝支持徐约赶走了张雄,希望能够增强自己在浙西的势力,但是没想到自己遭遇了叛变。此时的徐约也是刚刚到这里没有多久时间,经过六个月的艰苦战斗,最终钱銶进入了苏州城,徐约想要逃到海上,但是没跑掉,在岸边被干掉了,至此浙西六州已经有了四个州到了钱鏐的手中。在拿下了这些地方之后,他准备继续进攻湖州,但是湖州李师悦是个人物,钱鏐久攻不下。而此时在两浙边上的淮南地区,也是乱成了一锅粥,因为孙儒已经到了淮南,而且高骈也已经死了,杨行密也被赶出了扬州城,孙儒这个北方来的军事集团开始展开了对于淮南和两浙的征服,但是在这一段时间两浙还是安全带的,因为孙儒的目标是杨行密。这一场杨行密和孙儒之间的战斗真正牵扯到钱鏐是在杨行密被孙儒打的没脾气之后,也就是钱鏐拿下了苏州两个月之后,正在和湖州交战的时候,此时杨行密看自己打不过孙儒,于是准备开辟第二战场,这第二战场开来开去就开到了钱鏐的头上,不久杨行密派他的大将挖地道进入了常州,不久乘胜进攻润州,也迅速的拿下了,第二战场成功的开辟。这一次不仅仅吸引了孙儒的注意力。而且还把钱鏐拉入了战圈,这招数可谓是老辣至极。不久这里的润州、常州、苏州就成了战火连天的地方,也成了三方势力争夺的战场,孙儒在杨行密还没把常州和润州暖热乎,就派兵抢走了,随后孙儒和中原的朱温闹了点矛盾,杨行密又派人抢了常州回来。不久这杨行密刚抢回来,又被孙儒抢走了,杨行密一看这两个地方没优势,于是继续逮着钱鏐打,就又把钱鏐拿下没多久的苏州抢走了。而杨行密的军队在苏州也没有呆很久,就又被孙儒抢走了。感觉这孙儒就是和杨行密过不去,只要是杨行密拿下的新地盘,他孙儒一定要来插上一脚。在这个过程中钱鏐知道自己的势力很有限,所以也就没有主动而他们作战,也是趁着杨行密或者孙儒不注意,派人去抢回来一两个城池,毕竟此时的钱鏐失去了这三个州之后,就还只剩下一个杭州,这地盘实在是太小了。后来这三个州全部被孙儒占据,太湖一带基本上成了孙儒的地盘,而且按照史书记载,此时的孙儒在这里的统治应该已经是稍稍巩固了,它能够从这里获得一定的后勤补给,而这就能和前面连在一起,当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