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2章 丰乐楼(2 / 3)

加入书签

赤箭领命离去。

萧逐风不知什么时候回来了,坐在桌前冷眼瞧他:“之前你帮她是因为同情,现在是因为恩情,以后呢,因为感情?”

话音刚落,身后就有人声音传来:“感情?谁有感情?”

段小宴的脑袋从门后探出来,一脸骇异:“谁?哥你吗?你对陆医官有感情?”

裴云暎看他一眼:“出去。”

段小宴“哦”了一声,悻悻缩回脑袋,把门给二人关上了。

“你知道世上有一种治不好的病叫什么吗?”

裴云暎无奈:“萧二,什么时候你和段小宴一样,脑子里除了风花雪月没别的事了?”

“我只是不明白。”

“如果我说,我希望她能大仇得报呢?”

萧逐风看向他。

裴云暎低眸,平静开口:“我希望她能成功,真心的。”

……

夏夜清凉散去,天再亮起来时,日头就更多几分燥辣——转眼入了伏天。

日头像片热烘烘大火,天光灼得人刺眼。

医官院和御药院煮了消暑药汤分给各司院中解渴,就在这三庚烦暑里,皇城里又发生了几件惹人议论之事。

一来是,殿前司指挥使裴云暎和枢密院指挥使严胥私下斗殴,裴云暎被严胥打得嘴角青肿,路过东廊时,许多宫人都瞧见了。

这二人原就水火不容,但如这般不体面的大打出手还是头一回,众人纷纷猜测引由,津津乐道,一时间倒成为茶余饭后谈资。

另一件事则是讳莫如深,不敢妄议,那就是三皇子与太子间龃龉越发尖刻,好几次朝堂之上画面难看,梁明帝病本就未好,这下更是一日重逾一日。

不过宫门深处的这些暗流官司,说到底也与市井小民没什么关系。倒是朝中的老臣肱骨,这些日子频频深夜得梁明帝召见,养心殿的灯火时常燃到五更。

这一夜,又是近子时,太师府前马车停下,老管家搀着太师戚清进了府中。

暑夜难寐,戚清披件薄薄的黑色道袍,须鬓皓然,下台阶时,庭中清风拂过,远远望去,如长眉仙人,自有仙风道骨之意。

他拿帕子抵唇,低低咳嗽几声。

老管家道:“老爷连日熬得晚,今日崔院使送了些消暑汤药,厨房里熬着晾得正好,不如喝上一碗养气。”

戚清摇头。

“人老了,总是如此,不必费功夫。”

梁明帝连着五日深夜召他入宫,他一介老朽,这样熬上几日,便觉胸闷难受,行走时如截松散枯木,随时摇摇欲散。

老管家垂首,声音更轻:“太子府上也送来几次帖子了。”

戚清脚步一顿。

先皇在世时曾定下:有嫡立嫡,其次立长立贤的规矩。

储君之位已落在太子身上,然而这些年来梁明帝冷落太子,反而对三皇子元尧和其母妃陈贵妃极尽宠爱,朝臣都看出来的事,太子如何感受不出?

眼见三皇子势力渐盛,太子自然心急,而太师府作为太子最大的盟友、最强的后盾,自然被元贞视作最后的救命稻草。

“我现在有些后悔了。”戚清突然道。

静夜漫漫,密丛处有低低虫鸣,管家垂首立在老者身后,宛如漆黑影子,沉默而忠诚地追索身前脚步。

庭中寂然无声。

过了一会儿,老者长长叹了口气。

这口气在幽谧夜里,沉重得令人悚然,他回头,想起了什么,问:“少爷睡下了?”

管家低头:“少爷黄昏时出了门,这时候还未回来。”

戚清闭眼。

“这个孽障。”

……

胭脂胡同热闹。

城东既不像城南那般繁华昂贵、软红成雾,专为青云贵客而设,也不似城西那边肮脏泥泞,阡陌屋舍,行走都是扛着锄头葛衣平人,它坐落于盛京靠东的位置,挨着炭桥河不远,一连排的深坊小巷。

是有些体面,但又不至于过于破费的好地方,城中有些家资的富商常在此闲耍,一到夜里,热闹得很。

到了夜里,河风顺着两岸扑面迎头。临河边,一排木製楼阁精致小巧,整栋酒楼都以木头堆迭顶砌,掩映丛丛翠竹之中,煞是风趣可爱。

申奉应打着呵欠从临河一排屋舍前走过,在一处木车推着的摊贩前停下脚步。

摊车前头挂着个梅红镶金丝的小灯笼,灯笼光红彤彤地照在上头一个掀开盖子的大坛里,里头装着些煎夹子、羊白肠、辣脚子等吃食。

胭脂胡同不似城南清河街,到处酒楼食肆,大多都是临河屋舍茶斋,除了丰乐楼酒银昂贵,坊内茶斋的点心精巧是精巧,未免有些不够味道。

是以一到夏日,临河边便有许多推着车的小贩前来卖些凉热杂食,茶斋楼阁里玩乐的人常使姑娘们的丫鬟来这里买上许多带回屋斋,临河听风,赏花宵夜,虽不及遇仙楼富贵堂皇,却自有一番生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