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394节(2 / 3)
&esp;&esp;这时,翰林侍读学士陆理道:“贾云麾,如今众正盈朝,岂容尔在此扰坏朝纲。”
&esp;&esp;此言颇为谲诈,因为预设了立场,这是将贾珩划到群臣的对立面。
&esp;&esp;贾珩转眸看向面容朗逸的陆理,问道:“阁下,又是何人?”
&esp;&esp;“翰林侍读学士陆理是也。”不等他人出言介绍,陆理说着,声色俱厉道:“贾云麾,军政大事,非一夕可计,圣君当召群贤共论,你如何擅起纷争?”
&esp;&esp;这是说,贾珩突然上平虏策,不讲武德。
&esp;&esp;贾珩道:“陆学士,圣君在朝,海纳百川,广开言路,于熙和殿受百官朝贺,许你陆学士上贺表以剖腹心,不允本官献策疏而展机谋,陆学士,圣人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esp;&esp;“你……”
&esp;&esp;陆理脸色倏变,怒目而视。
&esp;&esp;第381章 宋皇后的担忧(感谢书友“第一因”的盟主打赏!)
&esp;&esp;熙和殿中
&esp;&esp;陆理冷冷看着对面的少年,心头寒意涌动。
&esp;&esp;他为翰林清流,不可能为内阁首辅文过饰非,所以眼前少年五问内阁首辅,他并不能逐条反驳。
&esp;&esp;否则,真就成了内阁首辅的应声虫了。
&esp;&esp;但如论其他,总会有些苍白。
&esp;&esp;见陆理不答,贾珩道:“陆学士为我大汉翰林,文华菁英,才气横溢,贾某先前还颇为景仰,如今杨阁老辅政天子,有了过失,陆学士为清流言官,不上疏匡正之,而借敬献贺表之机,谄谀之,附和之,鼓噪之……如斯行径,贾某实在不敢恭维。”
&esp;&esp;集火了杨国昌,现在就要给陆理一记狠的。
&esp;&esp;陆理闻言,一股邪火往脑门儿上窜儿,怒道:“你焉知陆某没有上疏弹劾?”
&esp;&esp;他之前对首辅以及阁臣过失,哪一次没有弹劾过?
&esp;&esp;贾珩冷声道:“那方才又是何故?陆学士为何要为杨阁老张目?”
&esp;&esp;他就是要钉住陆理,让其身上打上杨党的标签,打掉其清流的光环。
&esp;&esp;张目……
&esp;&esp;陆理太阳穴跳动了下,冷声道:“贾云麾,陆某心怀义愤,不平则鸣!”
&esp;&esp;贾珩道:“那如今杨阁老,身负大过,陆大人为何视而不见,知而不言?!”
&esp;&esp;你立的人设,既是不平则鸣,你倒是鸣啊?
&esp;&esp;“你……”陆理闻言,面色变幻,沉声道:“陆某事后自会上疏弹劾,但两事并行不悖,陆某仍是以为,阅兵扬武,花里胡哨,劳民伤财,临敌全无一用!”
&esp;&esp;贾珩看着这一幕,也不再看陆理。
&esp;&esp;胜负已分,因为陆理没办法了,回头就要弹劾首辅,但临了不忘再攻击阅兵扬武,说白了就是维持人设。
&esp;&esp;我和杨国昌没有半毛钱关系,我是自带干粮,不平则鸣的义士。
&esp;&esp;而陆理急切之言一出,殿中一些臣子脸色古怪,暗道,这贾珩是逼着翰林侍读学士陆理“跳反”弹劾首辅?
&esp;&esp;其实,也不能说是跳反,原本翰林院就不怎么全听内阁的招呼,先前只是因为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敌人,临时纠集在一起。
&esp;&esp;现在眼见要引火烧身,自然明哲保身为要。
&esp;&esp;唯有杨国昌闻言,眼前一黑,差点儿又是一口气喘不过上来。
&esp;&esp;心头大骂,反复无常,无耻之徒!
&esp;&esp;随着贾珩与陆理的辩驳尘埃落定,无人再出来说话,熙和殿中更是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esp;&esp;原因不仅仅在于贾珩言辞犀利,更多在于,贾珩为官时日尚短,身上就没有太多攻讦的黑点。
&esp;&esp;前不久才立下大功,正是光环加身,气势如虹,这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esp;&esp;贾珩这边厢,目光扫向方才攻讦过自己的左副都御史彭晔,礼部侍郎庞士朗,目光最先落在国子监祭酒刘瑜中脸上。
&esp;&esp;嗯,这个刚才都忘了驳斥。
&esp;&esp;然而,被贾珩一道冷眸目光盯视,国子监祭酒刘瑜中却心头一突,急忙错开目光。
&esp;&esp;目光相迎,不敢而视!
&es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