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红楼之挽天倾 第455节(3 / 3)

加入书签

镇抚司镇抚使的建言,之后在奏疏上批示“以贾珩掌锦衣府事”的差遣。

&esp;&esp;而六大千户的任免,也算是借职事调整,让贾珩一言而决。

&esp;&esp;至于五位千户所的人事,一直是由崇平帝直接插手,随时可以越级指挥,这是确保锦衣府始终能够在天子手里的依仗。

&esp;&esp;贾珩拱手说道:“臣谢圣上隆恩。”

&esp;&esp;有些事,哪怕特别想,也不能,什么都想笼在手里,那不过是取死之道。

&esp;&esp;六大千户,只要他通过借敌虏事日以继日地掌控、渗透,终有一天,可发展为比原本五大千户更为庞大的情报势力。

&esp;&esp;崇平帝放下奏疏,晾干着,然后递给一旁的戴权,问道:“前日,朕让你举荐的军机司员,可有人选?”

&esp;&esp;贾珩沉吟道:“臣有一人举荐于上,只是举贤不避亲。”

&esp;&esp;崇平帝失笑道:“这么一说,朕倒是好奇了。”

&esp;&esp;眼前之人连姻亲都能送到大理寺,能让其说出举贤不避亲之言,不知是哪位。

&esp;&esp;“臣举荐忠靖侯史鼎,该员曾在西北随西宁郡王,因功晋爵,臣窃以为,军机处当以知兵之臣充任,忠靖侯知兵事,擅机谋。”

&esp;&esp;说着,又从袖中取出一份奏疏,递将上去。

&esp;&esp;原本是见崇平帝脸色,如果锦衣府职事调整不顺利,此事就延后。

&esp;&esp;崇平帝面现思索,道:“忠靖侯?保龄侯的弟弟?”

&esp;&esp;“圣上明鉴。”贾珩道。

&esp;&esp;崇平帝接过戴权呈递来的奏章,阅览着。

&esp;&esp;说是奏疏,其实是一份儿关于史鼎履历的分析,主要是对其西北所立军功的点评。贾珩又道:“史侯为国家武勋,其人也经历过战事,如能入军机处行走,起码不会纸上谈兵,贻误军机。”

&esp;&esp;崇平帝放下奏疏,道:“保龄侯老当益壮,不输当年,前日和朕谈过,不日将随南安郡王赴西北查边,朕已应允,西北方面,西宁郡王这二年身子骨不太好,西北诸胡也有不稳之相。”

&esp;&esp;贾珩凝眉道:“西宁郡王他?”

&esp;&esp;西宁郡王也算是大汉战神似的人物,久镇西北,老而弥坚,如其有事,西北势必动荡,或许会影响到北虏。

&esp;&esp;崇平帝叹道:“也是有了春秋,早年旧疾复发,前日,朕已派太医院的太医急赴西北诊治。”

&esp;&esp;贾珩暗暗记下此事。

&esp;&esp;崇平帝道:“既是子钰举荐,朕就派史鼎为军机司员,入军机处行走。”

&esp;&esp;贾珩连忙压下心头对西北的忧虑,拱手谢恩。

&esp;&esp;崇平帝又问道:“军机大臣可举荐二人为司员,还有一人呢?”

&esp;&esp;贾珩道:“臣先前举荐兵部武选清吏司杭敏,此人已为李大学士举荐,臣现举荐职方司员外郎石澍,臣与该员曾短暂共事过,该员通达兵务,沈重干练,可入值军机,襄赞军务。”

&esp;&esp;他手下的确没有多少合适人选举荐。

&esp;&esp;一般而言,军机司员来源很是庞杂,五品以下,一个是内阁中书,一个是六部郎中或者员外郎,甚至还有知兵事的武勋。

&esp;&esp;崇平帝沉吟片刻,不置可否道:“石澍,此人,朕倒也有所耳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