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红楼之挽天倾 第641节(3 / 3)

加入书签

尊是圣明天子,想来分得清这个理儿才是。”

&esp;&esp;探春道:“常听珩哥哥说当今圣上,贤明英睿,绝不会不分青红皂白,无故迁怒旁人,这番应是有功无过,否则也不至于派着珩哥哥出京。”

&esp;&esp;众人闻言,心头松了一口气。

&esp;&esp;不过,其他人都是看向贾母,等着解释。

&esp;&esp;贾母叹道:“怎么可能怪罪着珩哥儿?反而让珩哥儿去平叛了,说来,那些先前弹劾珩哥儿的大臣倒是跪了一路,珩哥儿他见过宫里那位至尊,就领着人出来,去往京营调兵了。”

&esp;&esp;想起先前熙和宫外满朝文武跪在两旁,而那少年却穿行而过的一幕。

&esp;&esp;当初还不觉如何,然而在事后觉得心绪难以平静。

&esp;&esp;王夫人脸色澹漠,并不出言,拨弄了下佛珠。

&esp;&esp;湘云面带惊讶,诧异说道:“珩哥哥这是要离京去河南打仗了?”

&esp;&esp;黛玉闻言,垂眸思索着利害,郁郁眉眼间现出一丝忧愁。

&esp;&esp;前往河南打仗,这不比他先前在京城附近剿寇,只怕要更为凶险莫测。

&esp;&esp;迎春静静听着几人说着,目光闪了闪,脸上倒无多少神色变化,身旁的司棋却凝眉思索着。

&esp;&esp;探春凝了凝修丽的眉头,低声道:“前段时日,珩哥哥和京营一直忙着这个事儿,也算筹备多时,如是早一些出兵,兴许声势也不会闹的这般大。”

&esp;&esp;她最近在珩哥哥的书房,见一些京营军将递上来的奏报,还有一位封号咸宁的公主跟着珩哥哥忙前忙后,也不知……嫂子知道了没有?

&esp;&esp;元春解释说道:“宫里颁发了圣旨,说是让珩弟为钦差,前往河南平乱,以天子剑辖制地方官员,赋以先斩后奏,便宜行事之权。”

&esp;&esp;薛姨妈闻言,面色微变。

&esp;&esp;凤姐俏丽玉容上现出一抹异色,低声道:“先斩后奏,这在戏文里倒是听过这话。”

&esp;&esp;这听着就了不得,大权在握,说一不二,也不知该是怎样的体面尊荣。

&esp;&esp;这般想着,凤姐神情一时恍忽了下。

&esp;&esp;探春清声道:“地方州县不比京里,不给这权也不大行,容易被掣肘,贻误军机。”

&esp;&esp;李纨不施粉黛的秀雅玉容上也有几分失神,先前南安太妃家的搬弄是非,她也瞧见了,只是没有想到竟是这般结果,让他言中了不说,还让他领兵前往剿寇?

&esp;&esp;只是,原想着趁着月底兰儿回来,请个东道儿,和他商量兰儿的学业,是不是今年春上参加进学试,不想竟出了这档子事,只能等他打了胜仗回来了。

&esp;&esp;贾母道:“也不知珩哥儿等会儿回来不回来,再是出征,总要给家里道个别,珩哥儿媳妇儿,你也别挂念了,珩哥儿他是个有大能为的,也是个有大福气的,他这次平叛,给你立个大功劳回来。”

&esp;&esp;秦可卿叹道:“我只盼望着夫君能平平安安回来就好。”

&esp;&esp;宝钗凝眸看向那丽人,听着这话,心思就有几许复杂。

&esp;&esp;虽以先见之明取得宫里那位至尊的信任,可一到两军阵前,刀枪无眼的,她也只希望他平平安安就好了,有些事儿,顺其自然,强求不得。

&esp;&esp;就在众人心思各异时,从外进来一个嬷嬷说道:“老太太,太太,珩大奶奶,琏二奶奶,大爷过来了。”

&esp;&esp;秦可卿正自神思不属间,闻言心头一喜,连忙起得身来,徇声望去,柔弱楚楚的美眸中带着急切之色。

&esp;&esp;说话间,只见着一个蟒服少年出现在众人眼前,脸色平静,看不出什么愁容,只是身旁还带着一个锦衣卫士。

&esp;&esp;原来,贾珩先前领着咸宁公主回到宁国府,刚刚落座,就见到了鸳鸯,知贾母与可卿已返回了荣国府,遂一同过来。

&esp;&esp;“珩哥儿。”贾母拄着拐杖站将起来,看着那少年,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忽而就被贾珩身旁身形高挑明丽的锦衣卫士吸引了目光,拢了拢老眼,隐隐觉得面熟。

&esp;&esp;此刻,元春、迎春、探春、湘云、钗黛、凤纨也都看向那蟒服少年,只是刹那间,却是为其身旁的锦衣卫士所惊。

&esp;&esp;有几个嬷嬷和丫鬟心头一惊,连忙遮掩着自家姑娘,唯恐被外男瞧了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