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751节(3 / 3)
是河南一地下雨,入夏以后,原就天象多变,河南经年不雨,下雨也属常事,如今各省加快收割夏粮,抓紧晾晒,纵是有雨也不会阻碍夏粮征收,还望圣上放心。”
&esp;&esp;天子对小儿之言简直奉若神明,下雨又能如何?
&esp;&esp;下一场雨而已,小儿自己都在奏疏中提及,“所谓雷阵之雨,雨伴雷声,倏来倏去……”
&esp;&esp;当然后面还有话。
&esp;&esp;崇平帝目光闪了闪,问道:“江淮之地呢?南河河道衙门可有奏报?漕运总督杜季同的奏疏,今年梅雨在江淮之地来了没有?”
&esp;&esp;梅雨之汛在隆治年间就有,崇平帝自然有印象,只是这几年北方大旱,黄河反而平静了许多。
&esp;&esp;这时,韩癀拱手说道:“回禀圣上,江淮之地也并未有奏疏来报,许是还在路上,也未可知。”
&esp;&esp;迟疑了下,终究补上一句。
&esp;&esp;这时候,江淮之地仍是艳阳高照,晴空万里,不见一片云彩,梅雨阴云移至江淮,显然还需一段时间。
&esp;&esp;崇平帝道:“即刻行文南河总督衙门、左副都御史彭晔,右佥都御史于德等相关吏员,着彼等检视河堤,以备夏汛,另命淮扬巡抚、漕运总督杜季同,时刻关注天象,如淮扬之地确有梅雨来临,即刻六百里加急来报,不得有误。”
&esp;&esp;“是。”韩癀拱手应是。
&esp;&esp;崇平帝道:“据永宁伯所言,这可能是入夏暴雨,北地诸省要谨防洪汛,加紧兴修水利,黄河沿河之地,不得有失!”
&esp;&esp;下方赵默眉头紧皱,对崇平帝的句式有些听不惯。
&esp;&esp;据永宁伯所言……
&esp;&esp;退一万步不说,不过是下了一场雨而已,何以至此?
&esp;&esp;第625章 上下同欲,同甘共苦
&esp;&esp;神京
&esp;&esp;随着崇平帝在神京城中对夏汛一事申斥督问,大汉朝堂中枢机构开始动作起来,主要是加紧收割夏粮,此外就是对地方省府州县行文,警视夏汛,而中枢朝臣目光,也都关注中原以及淮南之地的这场雨汛。
&esp;&esp;北方诸省兴修水利、劳民伤财之言为之一散,不管如何,加紧收割夏粮,夏汛不夏汛的先不说,不能耽搁了夏税。
&esp;&esp;神京城中也传扬开来,河南入夏后下了第一场暴雨,而这是干旱的北方,近五年以来都罕见的一幕。
&esp;&esp;楚王府,傍晚时分
&esp;&esp;书房内,楚王坐在书桉后,脸色颓然,长吁短叹,两旁的梨花木椅子上坐着楚王妃甄晴,以及廖贤和冯慈两人。
&esp;&esp;冯慈开口说道:“王爷不必懊恼,先前之事,也并非是王爷之过。”
&esp;&esp;却是今日太后特意寻了楚王入宫说落,说卫郑两藩一群家卷前来宫中求情,颇是打扰了太上皇的休养,太上皇自恭陵被震坍塌之后,就一直在重华宫抱恙,平时歌舞是不怎么听了,原本一些伺候的年轻貌美的女子也渐渐被打发了出去。
&esp;&esp;楚王摇了摇头,道:“当初两位藩王王妃可不是那般说的,说是两位藩王养尊处优惯了,就跟着在路上照顾,孤王信了他们的话,果然女人的话就不能信着。”
&esp;&esp;甄晴脸色有些不自然,王爷这是什么话,难道是针对着她?
&esp;&esp;就在这时,王府长史廖贤道:“王爷,中午京里传来的消息,河南那边入夏后下了一场暴雨。”
&esp;&esp;“下就下是了……嗯?”楚王自顾自说着,忽而心头一惊,目光微讶地看向廖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