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红楼之挽天倾 第753节(3 / 4)

加入书签

&esp;&esp;宋皇后给崇平帝准备好快子,递将过去,说道:“陛下先前多次派人巡视河堤,警视夏汛,想来也不会出什么纰漏才是吧。”

&esp;&esp;“难说,朕在神京说的话,在地方上能起多少效用,就难说了。”崇平帝道:“再说暴雨成汛,真出了纰漏,有多少是天灾,有多少是人祸,将来彼等推诿其责。”

&esp;&esp;在平行时空的康熙朝时,河道总督靳辅治理黄河,中间发生过一次决口,后来证明是一次天灾,治水的思路倒没有出错,但引来一些朝臣攻讦,说治水思路有错,几经争斗,最终靳辅保住了河督位置。

&esp;&esp;后来康熙担心用错了人,让靳辅戴罪治河,这样不会有损圣明。

&esp;&esp;崇平帝吃着饭菜,道:“前日,子玉让人送来了番薯,烤了一块儿,果然是香甜可口,就不知是种植下去,产量如何?”

&esp;&esp;宋皇后轻声道:“陛下,臣妾已经着人在后花园盯着,等到收获之时,就可见产量了。”

&esp;&esp;崇平帝点了点头,说道:“如有几十石,纵是有十几石,北方再不复饥馑之忧,百姓都能吃上饭,民心就定了。”

&esp;&esp;想来,那时也不会有河南汝宁民变一起,星火燎原,河南乱成一团。

&esp;&esp;“陛下吃饭,臣妾心也定了。”宋皇后轻笑了下,说了句笑话,这位有着雪美人之称的丽人,眉眼之间的温婉气韵彷若似夏夜的晚风,融合着花香,暖融醉人。

&esp;&esp;崇平帝闻言,不由失笑,看着宋皇后那张娇美柔婉的玉容,心头不由涌起一股暖流,低声道:“好,这会儿也有些饿了。”

&esp;&esp;说着就要用着午膳。

&esp;&esp;“陛下,内阁、军机处都已经到了含元殿。”就在这时,大明宫内相戴权进得殿中,朝着崇平帝躬身说着,说着说着,声音渐渐细弱几分。

&esp;&esp;这都什么时候了,陛下怎么还没用午膳?

&esp;&esp;崇平帝当即放下快子,道:“梓潼,朕先去见过几位大臣。”

&esp;&esp;宋皇后粉唇翕动了下,道:“那陛下先将这碗粥吃了,还不算太烫。”

&esp;&esp;“不了,一会儿过来再吃不迟。”崇平帝说着,起得身来。

&esp;&esp;见着崇平帝匆匆离去的背影,丽人妍丽如雪的玉容上见着怅然,最终在暖阁中响起一声轻轻叹息。

&esp;&esp;含元殿,内阁阁臣与军机处一应大臣均已等候在殿中恭候,外间阴雨连绵,滴答滴答之声响起。

&esp;&esp;而殿中群臣,面色同样多见阴沉。

&esp;&esp;这下就下!

&esp;&esp;“陛下驾到。”伴随着殿外戴权的声音,一位中年皇者在几位内监的簇拥下,大步进入殿中,高居金銮椅上。

&esp;&esp;众臣面色一肃,向着崇平帝纷纷躬身见礼。

&esp;&esp;“诸卿免礼。”崇平帝看向下方一张张熟悉的面容,心头涌起一股冷意。

&esp;&esp;到了此刻,「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喜悦早已渐渐澹去,心头只有对黄河河堤的深深担忧。

&esp;&esp;“河南、淮扬,还有北方诸省的奏疏递送至京,这几天,我整个大汉南北之地,倒像是将前几年没下的雨一下子下回来一般。”崇平帝清冽的声音在整个殿中响起,让殿中群臣心头一凛。

&esp;&esp;目光炯炯地看向杨国昌,问道:“杨卿,你怎么说?”

&esp;&esp;言及最后,目光就有几分阴沉不定。

&esp;&esp;杨国昌脸色明晦不定,拱手说道:“圣上,老臣以为,当派朝廷要员检视河堤,同时严令诸府州县,谨防洪汛之灾。”

&esp;&esp;刑部尚书赵默面色怔怔,眉头紧锁,心头叹了一口气。

&esp;&esp;可以说,这几天下雨下的怀疑人生,说下雨就下雨,北地向内阁奏报暴雨影响农忙的奏疏一封接着一封,如非先前夏粮紧急收割,但这般下去,不知会不会耽搁着秋种。

&esp;&esp;“还派要员?”崇平帝面色诧异说着,沉声道:“左副都御史彭晔现在不是还在淮安。”

&esp;&esp;杨国昌心头一沉,拱手道:“老臣愿亲往河南、淮扬,督视河堤沿线。”

&esp;&esp;崇平帝看向杨国昌,沉吟片刻,说道:“如今大雨连绵,暴雨倾盆,道路泥泞,杨卿这般大的岁数,路途多有不便。”

&esp;&esp;“老臣虽年迈,但为王事愿效犬马之劳。”杨国昌声音平静说道。

&esp;&e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