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783节(3 / 4)
从对方脸上看出一丝古怪之意。
&esp;&esp;晋阳为了成为贾子玉的岳母,可谓煞费苦心,先是带着婵月,千里迢迢押送治河河帑,而后见江淮缺粮,又闻风而动,再次带着婵月亲自送粮,一路上忙前忙后,尽心尽力。
&esp;&esp;做到这般份上,似乎也不好从中作梗。
&esp;&esp;崇平帝转而提及另外一件事,说道:“洛阳嵩县那边儿金矿开采冶炼出来一批,前日,晋阳让内务府以快马送过来一些金沙,看着品相不凡,都是上好的金子,子玉这次在嵩县发现特大金矿,又弄了石炭矿,为朝廷开辟了新的财源。”
&esp;&esp;宋皇后笑道:“可见洛阳物产富饶,堪为宝地,臣妾记得陛下在潜邸时,臣妾还随着陛下在洛阳居住过,的确人杰地灵,钟灵毓秀。”
&esp;&esp;崇平帝感慨说道:“是啊,一晃都这么多年了,等有机会,朕想着巡幸洛阳。”
&esp;&esp;宋皇后轻笑说道:“洛阳牡丹甲天下,陛下能过去散散心也好。”
&esp;&esp;自陛下登基以后,反正她是再也没有怎么出去了,母仪天下,但也被锁在这一方深宫之中。
&esp;&esp;崇平帝点了点头,说道:“朕年轻时候,办着国家的差事,大江南北的就没少跑,许是年轻时候去的地方多了,这些年,渐渐澹了。”
&esp;&esp;这位中年天子当然不是喜欢待在宫里的宅男,其为雍王时也去过不少地方,只是登顶之后,游山玩水的心思自是寡澹,再加上隆治帝六下江南,劳民伤财,崇平帝每思及此,心底深处隐隐排斥巡游这件事儿。
&esp;&esp;就在帝后两人随意闲聊之际,从御花园的月亮门洞处,戴权沿着石头铺就的路径回来,高声道:“陛下,众臣已经在含元殿前殿等着了。”
&esp;&esp;崇平帝点了点头,迎着宋皇后以及端容贵妃的目光注视,说道:“子玉上的奏疏,弹劾南京户部尚书潘汝锡,南京户部侍郎钱树文,纵容子孙趁江淮水灾,多地被淹,地方府库米粮告急之时,倒卖官粮,牟取私利,朕唤了前面的朝臣,准备在好好议一议。”
&esp;&esp;说着,对宋皇后吩咐道:“西南边儿的那片番薯要好生侍弄,朕平日也会过来查看。”
&esp;&esp;番薯在河南选育了一批秧苗之后,就在锦衣府卫的护送下,前往京城,崇平帝就在后院中开辟出了方圆一亩大小的田地用来种植番薯。
&esp;&esp;宋皇后笑了笑,说道:“陛下放心,臣妾一定好好照顾着,不过陛下能出来走动走动,亲自看看也好。”
&esp;&esp;崇平帝点了点头,道:“梓潼,那朕就先过去了。”
&esp;&esp;宋皇后盈盈如水的目光见着柔润之意,说道:“那臣妾恭送陛下。”
&esp;&esp;说着,与端容贵妃一同起身,相送崇平帝离去。
&esp;&esp;大明宫,含元殿,前殿
&esp;&esp;光可鉴人的地板上倒映着一道道人影,三十余位文武官员分列两旁,互相以眼神交流。
&esp;&esp;内阁六部、军机处,科道言官群聚于此,这是一次廷议。
&esp;&esp;“陛下驾到。”
&esp;&esp;随着一声尖锐的声音响起,殿中恭谨侍立的群臣,都是面色一肃。
&esp;&esp;随着崇平帝在戴权簇拥下,金銮椅上正襟而坐,下方的见礼之声如山呼海啸一般传来,在殿中响起。
&esp;&esp;“众卿平身。”崇平帝看向下方群臣,面无表情说道。
&esp;&esp;“谢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群臣齐声应道。
&esp;&esp;崇平帝沉声道:“永宁伯的上疏,诸卿应该已经看到了,江淮大水,淮扬、淮徐受灾,南京户部尚书潘汝锡、户部侍郎钱树文的亲卷为牟取暴利,倒卖官粮,永宁伯以锦衣府拿捕两人亲卷,讯取罪证,二人在淮安府城高价售卖之粮,系为南京户部官仓之米粮,现永宁伯弹劾潘汝锡不识大体,弹劾钱树文贪鄙奸滑,二人应交部议处,以正国法典纪,诸卿以为该如何论罪?”
&esp;&esp;此言一出,下方群臣顿时起了一窃窃私议。
&esp;&esp;贾珩的弹劾奏疏是经由通政司呈送给内阁的,说来了,这就是一次示于天下的弹劾,也更为郑重,故而朝臣已经事先讨论过此事。
&esp;&esp;不仅如此,一些消息人士,还听闻贾珩在淮安府对金陵十二房中的贾家子弟的惩处,多是心思复杂。
&esp;&esp;这时,福建道御史掌道御史宗宏良,手持笏板,出班奏道:“圣上,国难当头,竟有倒卖官粮,哄抬物价这样骇人听闻之事,已然触犯国法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