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红楼之挽天倾 第1102节(3 / 3)

加入书签

撅高,他蒙着眼睛试着哪一个是钗黛?

&esp;&esp;嗯?

&esp;&esp;果然潇潇说的没错,甄家妖妃的确是祸国殃民,用各种提高阈值的骚操作都把他都快带坏了。

&esp;&esp;连忙将心头的一些乱七八糟的念头驱散,每日三省吾身,色是刮骨钢刀。

&esp;&esp;黛玉罥烟眉之下的星眸熠熠闪烁,抿唇轻笑了下,说道:“我做的可没有宝姐姐的好,珩大哥只要将火候不太足的挑选出来,想来就是我做的了。”

&esp;&esp;宝钗莹润目光投向黛玉,柔声道:“妹妹做的淮扬菜的那份巧思,也是旁人不及万一的。”

&esp;&esp;湘云以为只是钗黛两人只是互相谦辞,轻笑说道:“宝姐姐,林姐姐,做菜那般有意思,你们也教教我呀。”

&esp;&esp;贾珩看了一眼湘云,笑道:“云妹妹年岁还小,等过几年也不迟,再做菜眉做好,闹得厨房失了火。”

&esp;&esp;甄兰看向两人,凝了凝眸,暗道,薛林两位明里暗里争风吃醋,珩大哥的后宅可真是够热闹的。

&esp;&esp;这还没有算着另外一艘船上的咸宁公主和清河郡主,那两位身份高贵,也不知和珩大哥有没有瓜葛。

&esp;&esp;众人也不再说其他,开始用着午饭。

&esp;&esp;……

&esp;&esp;……

&esp;&esp;而就在贾珩在船上向着神京紧赶慢赶之时,神京城中的崇平帝也从锦衣府的飞鸽传书中得知贾珩已经启程返京。

&esp;&esp;而后,随着贾珩在扬州、徐州、开封停留,京中的官员和百姓也尽数知晓大汉永宁伯已经押着女真亲王返程归京,一时间目光随着贾珩的行程聚焦来回。

&esp;&esp;至于先行启程的军器监徐庭业、谢鲸一行的船队已经从黄河驶入永济渠,渐渐抵近长安。

&esp;&esp;大明宫,含元殿

&esp;&esp;进入冬月,西北的寒风呼啸吹过殿外,持刀护卫的军卒,与身侧的朱红廊柱一般,在寒风中岿然不动。

&esp;&esp;殿中暖阁之中温暖如春,周围的地龙燃着热气,通过竹管输送进殿中,玻璃窗户之上已起了一层霜花。

&esp;&esp;崇平帝将手中的奏疏扔在一旁,面色阴沉如冰,问着下首的戴权,道:“现在京中对女真使者所言和议是何态度?”

&esp;&esp;这没有多少的工夫,通政司递来的奏疏都是这些和议之论。

&esp;&esp;戴权道:“陛下,国子监的司业颜宏上疏以后,京中科道舆论声势大噪,都察院和六科也有不少官员上疏附议,提出与女真议和。”

&esp;&esp;“怪不得最近的奏疏都在秉主和之论。”崇平帝脸色就有一些不好看,放下朱笔。

&esp;&esp;大汉朝的清流言官,不仅仅包括都察院的谏官以及六科,还有国子监、翰林院这些官员。

&esp;&esp;崇平帝沉吟片刻,问道:“内阁方面对贾子玉的封赏是怎么说?京中对永宁伯押送女真亲王赴京一事可有议论?”

&esp;&esp;戴权小心翼翼说道:“圣上,杨阁老的意思是,晋爵至三等侯足以酬功,也是保全之意,韩阁老说二等侯酬其功,方可上下膺服,京中最近倒是没有再议论。”

&esp;&esp;崇平帝怒极反笑,说道:“剿灭三百女真旗兵,又俘虏女真亲王,纵是封一等侯也绰绰有余,仅仅封侯三等,这是要让天下人耻笑吗?落在女真使者眼中,只怕要嘲笑我大汉君臣皆如前宋苟且偷安!”

&esp;&esp;这些朝臣当他是前宋的赵构,偏安一隅,认贼作父?

&esp;&esp;戴权见崇平帝面色怒气翻涌,龙颜大怒,心头微凛,不敢多言。

&esp;&esp;崇平帝面色阴沉如铁,说道:“派人召见内阁几个阁臣,至武英殿议事。”

&esp;&esp;或者说,这次齐浙两党在打算借着这次和议之事,压一压贾珩咄咄逼人的势头,或者说削弱贾珩日渐膨胀的影响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