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红楼之挽天倾 第1268节(2 / 3)

加入书签

已见着沟壑深深的皱纹,但精神头看着还好。

&esp;&esp;此刻,那骑在马上的老者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抬眸看向远处,那目光如鹰隼,在望远镜中呈现。

&esp;&esp;当然离得这么远,自然看不见正站在宣化城上举着望远镜的贾珩。

&esp;&esp;就这般盯了一会儿,皇太极又转过头鱼一旁的多尔衮说着话。

&esp;&esp;贾珩放下单筒望远镜,迎着额哲的目光,声音杀机凛然,说道:“皇太极来了。”

&esp;&esp;此刻,额哲有些诧异地看向那蟒服少年手中的望远镜,而额哲身后的女儿雅若灵动剔透的眸子眨了眨,有些好奇地看向那少年手中的望远镜。

&esp;&esp;额哲眺望着远处,说道:“看着是皇太极的正黄旗旗丁。”

&esp;&esp;贾珩道:“咱们先进城议事。”

&esp;&esp;第950章 范宪斗:我有上中下三策……

&esp;&esp;大同城外五里,蔚蓝如碧的苍穹之下,大队清军打着一面面旗帜,身穿甲胃的旗丁簇拥着女真高层。

&esp;&esp;皇太极在多尔衮,阿济格等人的簇拥下来,打算前往中军大帐,忽而觉得一股被野兽盯视之感,抬眸凝望而去,看向远处的大同城,眉头紧锁,冷眸如电,默然不语。

&esp;&esp;“皇兄怎么了?”见着眉头紧皱,脸色不虞的皇太极,多尔衮面色怔忪,轻声问道。

&esp;&esp;皇太极不由皱了皱眉,沉声说道:“方才隐隐觉得有人窥伺于我。”

&esp;&esp;多尔衮:“???”

&esp;&esp;不是,此刻整个战场不知有多少人在仰观皇兄威仪,表达崇敬之情,难道还有人窥伺着皇兄?图谋不轨。

&esp;&esp;至于大同城,离此有几里,那就不叫窥伺,那叫眺望。

&esp;&esp;皇太极没有多说其他,主要也是觉得寻不到缘由,说话间进入中军大帐,顿时周围的清军高层以及蒙古王公贝勒鱼贯而入。

&esp;&esp;此刻皇太极在帅桉之后落座下来,目光扫向在场一众清国高层,最终落在一个黑须宽颌的中年大将身上,问道:“十二弟,那汉军战力如何?”

&esp;&esp;先前阿济格派出的哨骑,与贾珩以及蒙古的联军交过手。

&esp;&esp;阿济格道:“京营骑军与以往不同,虽然战力不如我们,但并无畏惧之意,仍领军相争。”

&esp;&esp;其实,这就是去魅,打出了自信。

&esp;&esp;经过先前歼灭镶蓝旗一战,京营的兵马自不必说,士气大振,而边军士气也大受鼓舞,面对女真骑军,也不像先前那般惧女真如虎。

&esp;&esp;皇太极面色凝重,看了一眼在不远处做侍卫打扮的济尔哈朗,沉声道:“汉军经先前一胜不好对付了。”

&esp;&esp;此刻的清军,两白旗、正黄旗、镶蓝旗(已残),以及汉军镶黄、正蓝两旗,科尔沁和内喀尔喀五部编练的蒙古八旗中的部分兵力,再加上投降而来的敖汉、奈曼、克什克腾三旗,总兵力大约六七万人。

&esp;&esp;这个兵力多吗?相比大同城内十一万左右的京营步骑,再加上五万五千大同兵马,兵力远远不及。

&esp;&esp;如果再算上察哈尔蒙古的四万多骑卒青壮,兵力甚至达到了二十万。

&esp;&esp;但是女真对上汉军起码要乘以三,也就是当成二十万兵马来算。

&esp;&esp;从这一点儿上来看,对阵双方旗鼓相当,甚至汉军稍占一些上风。

&esp;&esp;但并不是这般算的,现在汉军猬集在一地,还是不敢出城与女真决战。

&esp;&esp;“十四弟,宣府那边儿可有动静?”皇太极目光咄咄地看向多尔衮,问道。

&esp;&esp;多尔衮沉吟说道:“前日岳讬递送来消息,宣化城高大坚固,难以速克,仍在寻找战机。”

&esp;&esp;宣府是整个防区,而宣化城更是桥头堡,如果换做寻常之将,自然防不住女真大军来攻,但谢再义镇守宣化城。

&esp;&esp;皇太极皱了皱眉,说道:“宣化城中兵力应该不多,如何就那般难攻?”

&esp;&esp;多尔衮道:“城中青壮抽调出来守城,可上城协助守城,说是兵马不多,但林林总总下来可有七八万人守城。”

&esp;&esp;这时,阿济格冷声道:“定是豪格所部畏惧坚城伤亡,不愿拼命效死,这才迁延时日,贻误战机。”

&esp;&esp;其实是豪格和岳讬二人心疼手下士卒,因为以往攻城都是女真打头阵,汉军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