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1693节(1 / 3)
&esp;&esp;……
&esp;&esp;……
&esp;&esp;而随着时间流逝,远在神京的崇平帝也收到贾珩在安徽书写的关于整饬军屯事务的奏疏。
&esp;&esp;大明宫,武英殿
&esp;&esp;诸军机大臣、司员、内阁阁臣垂手侍奉,面色肃然,共议军政事务。
&esp;&esp;崇平帝一袭明黄色龙袍,头戴翼善冠,冠正中一颗翡翠宝石镶嵌其内,正是碧波澄莹,绿意盎然。
&esp;&esp;中年皇者拿过贾珩所上的一本奏疏,眉头拧了拧,朗声说道:“卫国公上疏,安徽一省军屯事务得以理清,岁增军屯粮秣一百六十万石,如果诸省军屯可得利用,朝廷每年兵部节省国帑五六百万两,这军屯粮田之贪墨,是得好生查一查才是。”
&esp;&esp;下方的军机大臣如施杰,手持象牙玉笏,拱手说道:“圣上,微臣愿领命清查地方卫所军屯弊政。”
&esp;&esp;崇平帝放下奏疏,淡淡说道:“京中还有不少军机枢务需得施卿操持,朕再物色其他人选。”
&esp;&esp;这时,魏王自告奋勇说道:“父皇,儿臣愿出京,严查军屯弊政。”
&esp;&esp;崇平帝瞥了魏王一眼,沉默片刻,道:“你先前未在兵部履任,不知军屯事务细情,贸然前往,恐有纰漏。”
&esp;&esp;魏王心头一急,辩白说道:“父皇,儿臣先前在西北督军,也曾对西北边镇军屯田务思量过,也有一些整治心得。”
&esp;&esp;“押运粮秣还与军屯事务不同。”崇平帝面色淡漠,沉声说道。
&esp;&esp;魏王陈然闻言,张了张嘴,还要再说其他,但见崇平帝脸色威严,心头一突,不敢再相询。
&esp;&esp;崇平帝面色淡漠,目光逡巡过下方阁部重臣,道:“军机处拟旨,以楚王陈钦襄赞卫国公收复台湾有功,加兵部尚书衔,入军机处行走,明年点检军屯田务。”
&esp;&esp;魏王陈然闻言,心头不由一惊,只觉手足冰凉,心底震撼莫名。
&esp;&esp;父皇此举,究竟是何用意?难道是他最近与一些科道清流走的过近,故而警告于他?或者说,父皇又有些属意楚王?
&esp;&esp;第1205章 宝钗:那样就是他的长子了。
&esp;&esp;神京,宫苑
&esp;&esp;随着军机大臣施杰领命,下方的诸阁臣脸色复杂莫名,心头颇为不平静。
&esp;&esp;看来,天子已经开始着力培养几位藩王,只是齐王似乎有些被排除在外?
&esp;&esp;崇平帝沉声道:“前些时日,山东方面上疏报送雪灾,朕命户部参详拨付米粮,以纾灾情,进展如何?”
&esp;&esp;这会儿,齐昆手持象牙玉笏,朗声道:“圣上,山东方面言及,雪灾没有造成太大伤亡,故本省能够克服,藩司已经调拨米粮,赈济百姓,但希望朝廷酌情蠲免今年的夏赋。”
&esp;&esp;崇平帝皱了皱眉,轻声说道:“派御史至山东,详加探察吧。”
&esp;&esp;韩癀拱手说道:“圣上,女真的使者已到驿馆,要向朝廷求见圣上议和议事,未知圣上几时召见?”
&esp;&esp;崇平帝道:“前些时日以水师再乱我东南沿海,大败亏输之后,就想着求和,彼等狼子野心,前倨后恭,大汉不与彼等禽兽议和,让使者回去。”
&esp;&esp;赵默闻言,道:“圣上,今岁朝廷大举新政,不宜与其再多作争执,如能议和,微臣以为于我朝修革内政,也是一桩好事,微臣请圣上三思。”
&esp;&esp;这时,韩癀也道:“圣上,暂修和约,于我朝也得喘息之机。”
&esp;&esp;“和议条件是什么?”崇平帝道。
&esp;&esp;先前两国事实上已经是休战状态,女真这次突然求和,显然要开出一些条件。
&esp;&esp;韩癀道:“回圣上,只要我朝开通互市,允许女真购置米粮,女真应允不再南下侵犯汉境。”
&esp;&esp;崇平帝皱了皱眉,冷声道:“纵然不开通互市,彼等还有南侵之力吗?”
&esp;&esp;他大汉根本不需与女真开通互市,经过几次战事,他们可还敢南下?
&esp;&esp;可以说,从平安州大捷,再到西北大捷,以及海战的两场胜利,给了崇平帝充足的自信。
&esp;&esp;韩癀道:“女真主力尚存,正如穷凶极恶之饿狼,一旦明年再次南下猎觅血食,微臣担忧影响我朝新政诸事。”
&es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