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1713节(1 / 3)
&esp;&esp;陈潇面色沉静,冷哼一声,轻声说道:“等你到了京城,如再不知收敛,那有一天作此临终之言,倒也不足为奇。”
&esp;&esp;真要让那宫里察觉了,逃都没地方逃,虽说希望他与宫里那位反目,但现在的准备显然还不够充分。
&esp;&esp;贾珩神色微顿,低声问道:“等到了京城以后,肯定不如以往那般随意了。”
&esp;&esp;现在也就潇潇敢这么劝劝他。
&esp;&esp;贾珩伸手搂过陈潇的肩头,低声说道:“潇潇,好了,到了京城,我肯定听你的。”
&esp;&esp;陈潇冷哼一声道:“但愿你说到做到。”
&esp;&esp;贾珩拉过丽人的素手,温声道:“嗯,说到做到。”
&esp;&esp;陈潇脸上却现出一抹不信,低声道:“听其言,观其行。”
&esp;&esp;河南,洛阳城
&esp;&esp;河南知府孟锦文以及河南府卫都指挥使周栋等将校,纷纷出城相迎,此刻抬眸远眺向远处波光粼粼的河面。
&esp;&esp;“船队来了。”
&esp;&esp;随着一个骑马的差役,打马而来,脸上满是笑意,汗珠在日光照耀下,显得胖乎乎的脸庞油光闪烁。
&esp;&esp;河南知府心下稍稍松了一口气,高声说道:“诸位,随本官一同迎候上去。”
&esp;&esp;这次不仅有那位卫国公,还有皇后娘娘亲自前来。
&esp;&esp;不大一会儿,高有数层的楼船逐渐抵近渡口,旗帜如林,遮天蔽日。
&esp;&esp;一队锦衣缇骑自远处飞奔而来,策马扬鞭,灰尘四起,警戒四周。
&esp;&esp;贾珩此刻立身在船上,抬眸看向远处的人山人海,低声说道:“到了,一块儿下去。”
&esp;&esp;这一路肯定要歇歇脚,补充一下水源和果蔬,船队上这么大的人员消耗。
&esp;&esp;船队接近渡口,贾珩在锦衣府卫的簇拥下,来到一众河南官员之前。
&esp;&esp;“下官见过卫国公。”河南知府孟锦文朝那少年,拱手说道。
&esp;&esp;贾珩温声道:“孟大人,快快请起。”
&esp;&esp;这会儿,河南卫指挥使周栋,面色现出激动之意,抱拳见礼说道:“节帅。”
&esp;&esp;这位河南卫指挥使是当初随同京营大军前往中原平乱的将校,后来因功升迁为一卫指挥使,也算是贾珩的旧部。
&esp;&esp;贾珩点了点头,说道:“周指挥使,都起来吧,进城,皇后娘娘和咸宁公主一会儿至行宫。”
&esp;&esp;众人也知道,一国之母也不可能太过抛头露面,等会儿要在府卫的护持下前往洛阳的行宫。
&esp;&esp;贾珩说话之间,在孟锦文的相陪下,进入河南府衙。
&esp;&esp;第1217章 宋妍:原来是听错了(求月票!)
&esp;&esp;河南府,洛阳
&esp;&esp;贾珩进入河南府衙,问道:“孟知府,新政在整个河南府的推广如何?”
&esp;&esp;孟锦文沉吟片刻,说道:“卫国公,府衙诸般新政事务,有条不紊,不仅是河南府,在省内诸多府县,清丈田亩,皆是顺利进行。”
&esp;&esp;其实在权贵云集的洛阳周边,还是出了一些波折。
&esp;&esp;不过在史鼎亲自过问以后,洛阳城中的权贵也忌惮着朝廷中崇平帝的怒火,遂选择主动配合朝廷新政。
&esp;&esp;于是造就了大汉新政示范先行区。
&esp;&esp;贾珩点了点头,说道:“河南算是先行新政的省域,如今诸省也在进行新政,我意在向朝廷上疏,从河南官吏中拣选能臣干吏,前往其他省府推广新政,孟大人觉得如何?”
&esp;&esp;所谓官员支援,既然其他地方没有大批合格的官吏推行新政,那么将闲置的官员借调出去,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esp;&esp;孟锦文道:“卫国公之言,下官以为可行,如今新政在省内已经大举,府县官员颇有老于此道者。”
&esp;&esp;贾珩颔首说道:“朝廷也不会白用相关吏员,叙功考绩,优先晋升。”
&esp;&esp;孟锦文心头一热,问道:“不知此事,中丞大人可曾知晓?”
&esp;&esp;贾珩道:“船只途径开封之时,曾与史侯提及过此事,史侯欣然应允,待事后,我会向朝廷上疏,细言此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