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1831节(3 / 3)
魏王陈然,道:“殿下,咱们进城下榻吧。”
&esp;&esp;魏王点了点头,对上那双神采飞扬的眸子,不知为何,心头忽而生出几许异样之感。
&esp;&esp;或许是孺慕?如果从宋恬那边儿算起,似乎也能牵强附会一下?
&esp;&esp;嗯,应该是一种君臣“风云际会”的史诗感?
&esp;&esp;几人说着,就向着江户幕府所在的宅邸而去。
&esp;&esp;而江户城中,汉军士卒自街巷四出,扑灭着城中燃起的熊熊大火,安定秩序。
&esp;&esp;此外,寻了一些倭国的大名,以此刻的倭国文字张贴安民告示。
&esp;&esp;贾珩与魏王说话之间,进入幕府宅邸议事,落座在一张矮矮的漆木几案之后。
&esp;&esp;随着时间过去,进入城中的将校开始陆陆续续汇总了战报过来。
&esp;&esp;贾珩吩咐着随行的行军主簿宋源,说道:“搜集江户城中的粮秣,随时供应大军。”
&esp;&esp;因为,阿济格与鳌拜等人走的匆忙,故而,倒也没有来的及焚烧搜集的粮仓,或者说,一旦焚烧,岂不是让汉军发现了自己要跑路了?
&esp;&esp;魏王陈然不无怅然,说道:“子钰,可惜让跑了鳌拜和阿济格。”
&esp;&esp;贾珩却不以为意地笑了笑,说道:“相比数万女真八旗精锐,这两人跑了也就跑了。”
&esp;&esp;不过,其实也没有多么遗憾,两人虽然勇猛强悍,但面对女真连吃两场败仗,被打掉半条命的恶劣局面,也只能随波逐流。
&esp;&esp;除非努尔哈赤复生,否则,大清的败亡已经埋下了伏笔。
&esp;&esp;跨海征讨倭国,这是风险与收益共存的国策。
&esp;&esp;魏王陈然道:“子钰,接下来准备怎么办?”
&esp;&esp;贾珩道:“打扫战场,等待德川纲重和萨摩藩。”
&esp;&esp;如果驻扎江户,那以后倭国的天皇就只能待在江户城,而大汉水师可以驻扎在江户湾。
&esp;&esp;首先第一步他要推动的是,普及汉语、汉文,逐步在文化上同化整个倭国,而后联合弱势天皇,压制萨摩藩和长州藩,拉拢德川家的残余势力,实现一种带英帝国式的离岸平衡手。
&esp;&esp;推广汉语,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难度,因为中华文明圈的辐射范围,倭国的贵族其实是以识汉字为荣的,甚至还会说汉语。
&esp;&esp;至于压制倒幕强藩,因为有可能将来这两藩倒的不是藩,而是倒汉。
&esp;&esp;贾珩在心头思忖着朝日攻略,转眸看向魏王,说道:“殿下熬了一夜,先去歇息,我等会儿要上疏给圣上。”
&esp;&esp;魏王陈然闻听此言,心神不由一动,清声道:“那我给子钰研墨。”
&esp;&esp;贾珩闻听此言,目色微动,点了点头道:“如何劳烦魏王殿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