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2418节(2 / 3)
还好,这些年他算得上一句根基深厚,但在政务之才上,大猫小猫三两只。
&esp;&esp;而这个事情,又不能急。
&esp;&esp;陈潇道:“不如你发布一道求贤令,或者以其他弘文馆的名义将文人招揽至麾下。”
&esp;&esp;贾珩点了点头,道:“如果是这般,不如开府。”
&esp;&esp;“开府?”陈潇先是一愣,旋即眼前一亮,道:“这是另起炉灶。”
&esp;&esp;贾珩道:“我为辅政王,为更好辅政,设总理事务衙门,内设六曹、参事、参军等佐僚,用以对接六部百司,以为明年乾德新政做准备。”
&esp;&esp;这就是另立小朝廷,一步步架空中枢,而新设的职位更可招揽贤才,培植党羽。
&esp;&esp;到时候,就是顺其自然地李代桃僵。
&esp;&esp;陈潇赞叹说道:“此计甚妙。”
&esp;&esp;贾珩道:“至于招揽文士,等明年之后,朝廷要编纂《四库全书》,《崇平会典》,那时候如此盛会,天下读书人势必云起响应,以此招揽天下贤才,方显名正言顺。”
&esp;&esp;修书属于文治,在他辅政期间如果能够编纂出四库全书,那么他在天下士林当中的威望也会首屈一指。
&esp;&esp;陈潇点了点头,赞叹说道:“修书乃是盛世,只怕为修书总编纂官一职,南北通达经史之鸿儒都要争破头去。”
&esp;&esp;贾珩修书此举,其实就是养望。
&esp;&esp;贾珩面色微顿,朗声道:“此外对崇平十四年以来,殁于北虏,平叛的将校士卒,要筑碑铭文,抚恤老幼,根据功绩不等,可荫补地方小吏,入得官学。”
&esp;&esp;这就是收买军心。
&esp;&esp;他如今能够以异姓外戚藩王辅政,军队才是他最大的底气。
&esp;&esp;陈潇点了点头,说道:“如此一来,军将必感佩卫王恩德。”
&esp;&esp;贾珩道:“新君新气象,明年乾德新政,还有后续革新之策,惠民举措,也会陆续颁行”
&esp;&esp;想要改朝换代,就要施良策,使天下军民广泛收益,那时候,一切就是顺天应时,众望所归。
&esp;&esp;什么篡位不篡位的,那时候就是天下为公,神器禅让。
&esp;&esp;……
&esp;&esp;……
&esp;&esp;时光匆匆,不知不觉就是三天时间过去。
&esp;&esp;神京城,宋宅
&esp;&esp;宋璟此刻一袭绫罗绸衫,发髻以木簪定住,身形挺拔一如苍松,立身在书房之前的轩窗,眺望着嶙峋山石。
&esp;&esp;这时,一个仆人进入书房,道:“老爷,四老爷来了。”
&esp;&esp;宋璟心头不由一惊,连忙转身问道:“人呢。”
&esp;&esp;少顷,只见宋瑄举步进来,向着宋璟行得一礼道:“兄长。”
&esp;&esp;宋璟连忙上前扶起,问道:“四弟,你这是从哪过来的?”
&esp;&esp;宋瑄叙说道:“得了吏部的行文,至京中述职,刚刚到京不久。”
&esp;&esp;宋璟白净、儒雅的面容上神色复杂,感慨道:“这一年来,当真是如堕在梦中,诸般琐碎事务,可谓曲折不断,让人眼花缭乱。”
&esp;&esp;首先是崇平帝传位给楚王陈钦,魏王陈然和梁王陈炜被软禁,而后被高家父子挟往巴蜀发动叛乱。
&esp;&esp;就在宋家以为要完了的时候,谁曾想楚王之子被文臣所废,改由宋皇后之子陈洛登基。
&esp;&esp;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昔日阶下之囚的宋家,再次成为外戚,重新掌权只是时间问题。
&esp;&esp;宋暄同样感慨道:“兄长,这一二年,京中局势实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esp;&esp;宋璟手捻颌下胡须,说道:“是啊。”
&esp;&esp;宋瑄问道:“那兄长接下来有何打算?”
&esp;&esp;宋璟眉头紧皱,道:“子钰辅政当国,如今朝野内外虽然无人敢不从其令,但不乏有暗生忌恨之心者,是故,子钰手下正是用人之际,你我与子钰往日并无仇怨,况且…妍儿也嫁给了子钰。”
&esp;&esp;宋瑄道:“兄长所言甚是,这次我向吏部相近的官员打听,这次我能从地方调至京城,听说是吏部的官员,得了子钰的授意。”
&esp;&esp;宋璟目中现出艳羡之意,道:“看来四弟要大用了。”
&es
↑返回顶部↑